他们。
现在改旗易帜,变成了新国,这些人便不安了起来。有一些族人正在收拾行囊,准备东去投奔邢国。这样的人并不多,总共也就是有一千人左右。
木耒大手一挥,随他们去吧,这些都是旧贵族,他们若是待在新国,对我有害无利,这样的人还不如早早的走了。
除此之外,还有邯郸的一些卫人,也有一些异样。卫国亡了,大部分的中下层卫人是认同新国的。
但一些社会阶层较高,比较富裕的卫人就不同了。当听说齐侯帮助卫国营造新都时,就有了其他的想法。
对于这类人,木耒对韩吉说道:“若有怀念卫国之人,可准其迁徙。此些人留下亦是祸害。”
但真允许他们走的时候,这些人又犹豫了,因为要拖家带口,穿行数百里地,才能到达新的卫国国都。
他们也想到了,那里的生活可能会更艰难。且这穿行的这数百里地,现在还都被赤狄所占领。最终,敢于去投奔卫国的人,寥寥无几。
还有那三个特殊的城邑,夷仪城和元氏邑这里就不提了,木耒成为一国国君,是他们最期待的,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石邑城。
现在石邑城的成分比较复杂,石邑城曾经的大夫叫张肥,现在城中有近9000人。
里面的人分两部分,一多半是石邑城的本地居民,另有一部分是从东垣城撤回来的邢人。
这些人都是从邢国各地迁去的,是去镇边的,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的士卒。他们这一年来,经常受到了石邑城居民的歧视。
木耒本来的打算是,令颊戎白驷先行设立一个卫所,等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推行到各地。
新国刚立,这些东垣的难民想回归故地,但这张肥却动起了小心思,想将这些人吞并,成为自己的封民,这样石邑城就成了除邢台外,最大的城邑了。
既然出现这种情况,木耒决定先在元氏邑和石邑城之间建一个卫所,这样既能充实自己的边境的实力,又能削弱石邑城。
当建造卫所的布告张贴在石邑城,石邑城的人都躁动了起来。
当兵不纳赋税,还有钱可拿,这样的好事谁都想去,特别是那些连温饱都难维持的人。
在石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