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失去灵魂的玩偶,整个人弥漫着一股低气压。
我的职业生涯是不是就这么完蛋了?
有同事好奇的关心了两句,林潇潇只是沉默不语。
白溪没管林潇潇的异常,这种尴尬的时候,沉默是最好的保护。
她全身心的投入了工作,先在当地农业部门会议室座谈了一个小时,又找了一片荒地展示了一番,最后又回到了会议室。
初次洽谈很顺利,婺县距离浙、苏两省都很近,之前有听说过“勾芒”的威名,也能接受新技术,婺县是农业大县,有不少规模化农业产业,“勾芒”可以说很合适。
但在谈到具体补贴的时候,却犯起了难。
伱不能要求所有县村,都像浙、苏一样出手阔绰,毕竟那些出手阔绰的地方,根本不是靠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
人家补贴农业,是因为其他领域赚的钱太多了
反而像婺县这样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方,钱的地方多,挣钱的地方少,小农经济也收不上什么税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越依赖农业为支柱,就越没钱升级农业。
照搬“浙、苏”模式肯定是不可能,补贴方面地方农业部门只能有个两三万块意思一下,对比勾芒的单价可以说杯水车薪。
不过这才是推广勾芒的过程中,本应有的常态。
“浙苏”模式那样80万的机器补30万,每工作一亩地还能再贴现的模式,一般地方还真玩不转。
可能需要未来“国补”出现才会好一些,也就是国家直接补贴,这样欠发达地区才有能力,去参与进技术换代。
“国补”的事情白溪一直有在争取,但也需要一步步来,有试点,有成效,有数据才行,这是个大事,不会因为白溪一句话就全国发钱。
所以今年春耕才这么重要。
不过来都来了,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腹稿。
那就是引入“零利率贷款”这一工具。
“我们各退一步,地方上的支持我希望更具体一些,采购直补就算了,但每亩作业补贴2元这希望能兑现,这些实惠是给农机社的,也会反应在农民的使用成本里,你们看到成效再发钱,也好管理。”
“而白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