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场长离开之后,偌大的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原本热烈讨论的氛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冰霜所覆盖,显得有些尴尬和压抑。
就在这时,杨坤龙率先打破了这片沉默。他清了清嗓子,然后沉稳地说道:
“非常感谢陈书记对我们项目的大力支持!请大家放心,我定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推动这个粮食加工厂的建设。接下来呢,我的初步计划是要尽快组建一个筹备小组,这个小组将专门负责处理与粮食加工厂相关的各项筹备事宜。”
杨坤龙的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响应起来。有人迫不及待地表示自己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筹备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有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任务当中,为工厂的顺利建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更好地开展筹备工作,以及各自能够承担哪些具体的职责。
会后,杨坤龙马不停蹄地开始行动。他带着管委会委员小张去了周边大塘镇徐坊村委会,找到村支书徐东明,和村长李建东。
他们本就认识,就着一个田坂种田,本就是隔壁邻居。良种场的钟声他们都能听的清清楚楚,按老百姓时常调侃的话来说:“就是这边放个响屁,对面都能闻到是香还是臭。
故此两边人少不了来往,时常会走动。更何况,周边十里八乡的小孩读书还都在良种场小学上学呢!
所以关系一直都很好,只是以前杨坤龙不是场领导,但杨坤龙会武功的名声则早已在周边十里八村响开了;大家都知道良种场有个叫杨坤龙的小伙子得到家传又得到高人指点,很是了得。
这次一来到徐坊村委会,不费周折就跟徐支书,李村长就联系上了。
村支书徐东明是一个正值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年纪大约三十五六岁左右。他身形高挑而消瘦,仿佛一根修长的竹竿,但这并不影响他散发出一种精明强干的气质。
曾经,徐东明也是一名军人,在部队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退伍之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自己生长的村庄。
起初,徐东明只是担任着村里的自保主任一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德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