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光书记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目光凝视着窗外的景色,但思绪早已飘向远方。他眉头微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脑海中的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那些曾经的峥嵘岁月,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眼前不断闪现。一幕又一幕、一桩又一桩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刚刚发生。
自 1960 年这座农场建立伊始,他便被当时所在的公社委以重任,作为分管农业的副书记,被抽调至这个良种场担任起了一把手的职务。
这一路走来,可谓是历经风雨、饱经沧桑。
他曾经亲身经历过那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特殊年代——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社会秩序被打乱,人们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但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念,用双眼见证并亲身参与到这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动荡与变革当中。
在那段日子里,“抓革命,促生产”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股热火朝天的激情之中。
他积极响应号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工农业生产一线,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挥洒汗水,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都能看到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
同时,面对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全国上下掀起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热潮。他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深挖洞、广积粮的艰苦战斗中来。
无数个日夜,他与工友们并肩作战,克服重重困难,挖掘防空洞,储备粮食等战略物资,以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不仅如此,当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纷纷奔赴农村插队落户的时候,他更是满怀热忱地张开双臂迎接这些年轻的朋友们。
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那些共同奋斗的岁月里,他与知青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时光荏苒,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这些知青们终于完成了他们肩负的使命,即将踏上回城之路。在离别的那一刻,他亲自前来送行,眼中满含着不舍之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沿,引领着农场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