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话虽如此,可若是放他们活着,惩戒过后,斥责日夜行善,倒更比那受地府刑罚,轮回转世来的划算。”
普贤菩萨摇了摇头,眼现慈悲的转动手上念珠道。
罪孽是偿还不清的,与其以惨痛刑罚勉强清洗,普贤菩萨倒是更倾向于让罪人行善,作多善果以抵恶业。
不仅是他,灵山上大部分菩萨佛陀都是这么想的。
包括此时的大部分佛家寺庙,也秉承这种思想,倾向于让恶人悔过,作善业抵恶果。
像陈启这样,不给后路,不留慈悲的行大灭绝之事,倒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毕竟如今的佛门讲究的是渡化,慈悲,而非什么斩业。
陈启当初劝导猴子的那句斩业非斩人,若是流传出去,怕是会让不少佛家大师怒斥为歪门邪道。
嗯,只敢在背后嘀咕,不会找上门添眼药,因为陈启身边有只擎棍子的猴儿……
当然,到了文殊、普贤这等菩萨眼中,此番话就没什么了。
殊途同归,只要一心向善,最后的目标是佛门果位,那你走的是哪条路途,在他们眼里,都没什么区别。
哪怕你因此离经叛道,背离戒律都无所谓,心是好的,事是对的,谁说不是正法?
菩萨们的气量并非世人想象里的那么狭隘。
咳咳,某些“无伤大雅”的小心眼“报复”行为不在此类,谁叫上梁不正,下梁……
“怎么,你还想去地府找地藏,将你那头白象捞回来?”
文殊菩萨眉毛一挑,放下心里对某位佛祖的大不敬想法,饶有兴趣的看向普贤菩萨问道。
“若我早知此事,能与他一个机会,自是会给的,可如今他既已殒命,那便是缘法至此,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普贤菩萨洒脱的一摊手,面对文殊菩萨那潜藏的看乐子眼神,无奈一笑道。
在他看来世间皆有缘法,白象精死在了狮驼岭,那就是他的劫难报应,他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就这样了。
毕竟是他们惹祸在先,罪有应得。
至于会不会记恨猴子不给他面子什么的……
那更就无从谈起了,还是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