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新来的知青还没休整多久,就迎来了他们最不想面对的事情。
下乡本就不是让他们来这里养尊处优的,而是让他们干农活的。开春了,土地化冻,但还不能直接耕种,得把土地翻一翻才行,不然硬邦邦的怎么播种?
于是休息了一个冬天的所有队员们,便正式进入了春耕的热潮。
正月看似很长,但实际上也是转眼就过去了,到了二月二,东北这边才算是彻底化冻。一些地瓜、土豆可以开始育苗了种植了,东北的春小麦比较耐寒,也可以在开春之后播种,然后六七月收获。因此这段时间农活不少,但总体来说还算是轻松。
当然了,这轻松是相对于一辈子种地干活的农民兄弟来说,对于新来的知青们,他们能分清楚什么是麦苗、什么是杂草就不错了。
大队长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没敢给他们分太多的技术活,只能让他们做一些体力活。比如翻土、浇水和挖水渠。
而且这些活也并不都是交给知青干的,免得让他们觉得大队长在排外护短欺负人。
所以在开始干活之前,大队长一般都会组织一次全队大会,将各种工作工分的区别以及各方面都说的清清楚楚,然后才会按照个人的意愿和整体考虑分配农活。
于是新来的十个知青,除了还在养伤的朱志国之外,都被大队长安排了一位老队员们带着。男知青们去挖沟,女知青们则是去育苗。
……
云舒不缺工分,自然还是不领农活,只负责大队部播音站的一些稿件和文章宣读,同时给队员们安排一些广播电台播放的红歌、相声、还有说书等广播节目。
工作轻轻松松,只需要在播音室摆弄摆弄设备就可以了,平时没事了还可以把自己的打字机搬过来继续当一个快乐的小码农。
至于静舒,也仍旧发挥了她自身的优点,明面上给自己找了一个轻松的活,在跟忘年交周大娘一起切土豆块、地瓜块育苗的时候,还能抽出空来给自己弄点鸡鸭鹅苗回来,准备搞一搞小规模‘养殖业’。
是的没错,云舒为了让自己给自己花钱如流水的习惯找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只能重操旧业当起了码农。
而自身背景和条件还没有云舒好的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