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38章 波斯局势及其应对(2/5)
获新生。在镇压过去的三天后,纳赛尔丁在出行时遭遇了刺杀,不过幸亏他反应及时,因此刺杀没能成功。经此事后,纳赛尔丁大大加强了防卫工作,每次出行都要先派人去清扫人群。

    黄帝历4578年3月,波斯的北部、西部及南部都发生了反对恺加王朝的起义,而纳赛尔丁无力派兵镇压,便请求三国帮助。而三国也趁此机会出兵,很快便扑灭了起义,不过却占领了起义的地方,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纳赛尔丁一看三国军队赖着不走,不由得暗暗叫苦,不过他也无能为力,最后只好与三国签订了《拉伊条约》,而这条约除了没有要求赔款外,基本上就是历史上《辛丑条约》的翻版。

    《拉伊条约》确立了三国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其中东南部为不列颠的势力范围,西南部为塞里斯的势力范围,北部为罗刹国的势力范围,在各自的范围内,三国都有开采资源、修筑铁路、开办工厂以及驻军的权利。更糟糕的是,三国还可以任免各自势力范围内的波斯官员。如果拉伊方面发布政令,那地方官员是否执行还要由三国驻军司令来决定,这等于恺加王朝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权,实控地方只有拉伊一带,而纳赛尔丁也因此成为了拉伊市长。

    不过,三国虽然划定好了势力范围,但彼此摩擦不断,三方时有发生军事冲突,不过三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招募了不少波斯人参军,因此在冲突当中死的都是些波斯人,而三国也不心疼,毕竟死的又不是自己人。

    《拉伊条约》签订后,纳赛尔丁彻底摆烂,每天不是吃喝就是玩乐,国家大事一概不管,因此他渐渐成为了傀儡,权力掌握在宰相手里,而三国见状,纷纷争夺这个宰相位置,搞得拉伊政治一片混乱。最后,三国决定额外增加两个宰相职位,并指派亲近自己的波斯人担任。

    黄帝历4578年的最后一天,拉伊又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游行示威,示威人群还是要求把帝国主义赶出波斯去,不过这次游行示威还是演变成了打砸抢,但力度比之前更大了,有的人甚至还有火器。

    不过,凯拉特邦发给威廉一世的电报却有点不完整,那就是不止不列颠人遭受到了这次劫难,就连塞里斯人和罗刹人也是如此,他们当中也有的人想去到图兰和呼罗珊避难。尽管波斯各地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