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大勇坐在了窗边,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下,很快就开始看这个故事。
傅明彦到底是重生的人士,火热年代的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占比都很少。
最终他的文字和这个火红年代的出版物有些差别,呈现的文风首先给狄大勇的感觉就是——新。
却不是出格的新,是一种文字上的清新之美。
现在的文章过于板正、字正腔圆,看着的时候,就像是有大锣大鼓在敲打,耳朵、肺腑之间都是嗡嗡的响动声。
手中的《双面人生》的稿子带着一种朴质的清新之感,娓娓道来解放前期的故事。
跳脱出陈旧的框架,用词轻松又准确,甚至有些地方,甚至带着点优美,但是全文的信仰是没有问题的。
在狄大勇看来,这稿子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内核。
本来狄大勇还在用审稿人的角度看小说,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以后,他开始用纯粹读者的角度来看小说。
顾玉惜看这个十万字的故事,看了足足三天的时间,轮到了专业的审稿人士,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把故事看完了。
从书中的故事脱身而出后,狄大勇可以再用审稿人的角度来回看这个故事。
《双面人生》这个故事,真实的历史和小说一定的虚构结合得很好。
另外切入点很有意思,主角一开始是逃避分子,是一个军统的小官员。
这样的身份,天然就让人想要看下去,后面于则正的转变也是情理之中的。
于则正作为军统的小官员,要不是见到了军统腐朽的一面,同时又被共产主义的光辉所打动,怎么会坚持走上正确的道路。
看完了故事,感受到于则正在抗战里所做的事情,想着他的改变,狄大勇就觉得一开始让人皱眉头的设置简直是太妙了。
这个让人感觉到新鲜的故事里,还有一个新鲜的元素那就是爱情了。
为了和文章格调相符合,就算是于则正最后和翠苹做了真夫妻,也没有写两人的亲密,他们两人是因为革命信仰的相同,见到了双方身上的闪光点后而相互吸引的。
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女人,居然还有一个身份是游击队的队长,她确实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