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话语在大殿中回荡,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应答。
原来在这里等他们呢。
报效不是报销啊。你皇帝的内帑中不是有钱吗?国库不是有钱吗?用得着让我们这些老臣出资吗?
捐资研制新式武器?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举措,既考验着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也试探着他们的私心。
“陛下,臣愿率先垂范,捐出一年俸禄,以资军需。”那年轻的文官再次挺身而出,他的声音坚定而清亮,仿佛一股清流注入这沉闷的朝堂。
此言一出,如同石破天惊。众臣纷纷回过神来,还不明白就不要在这朝堂混了,摆明了这是陛下给他们的台阶啊。
开始有人附和,表示愿意捐出部分俸禄或家产,以支持新式武器的研制。
虽然心中仍存疑惑,但面对皇帝的号召和同僚的表率,他们也不愿落后于人。
李世民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要的正是这种效果,既筹集了资金,又凝聚了人心,更让群臣意识到,北伐之事并非儿戏,需要举国之力方能成功。
“好!众卿家果然忠心耿耿,朕心甚慰。”李世民朗声道,“既然如此,朕也决定从内库拨出一笔款项,专项用于新式武器的研制。希望工匠和学者们能够不负众望,早日造出利器,助我大唐北伐成功。所有出资的大臣去户部交钱都把名签上,朕好派人将名字一一刻在碑上,等日后北伐大胜,诸位也有功劳不是”
此言一出,百官哪还管心中的什么疑惑,掏钱,必须掏钱。名垂青史的事自己怎么能错过。同时也羡慕地看向那名年轻的文官,惋惜自己怎么不早点支持陛下。
魏征在一旁默默点头,这不拿捏了,心中暗自庆幸。他知道,这一步虽然艰难,但总算是迈出去了。陛下说过新式武器的研制不仅关乎北伐的胜败,更关乎大唐的未来。只要能够成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气氛一时之间达到了高潮。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胜利,看到了大唐的辉煌。
然而,在这热闹的场景中,仍有人心存疑虑。
李靖虽然不再言语,但眉宇间却透露出不安。他担心新式武器的研制会耽误北伐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