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体系,打破传统的低位对抗,而逐步在进攻端以你为核心,利用你的牵制力来盘活全队。”
接下来,王宇航语气中带着几分笑意:“姚,未来在nba你会遇到更多挑战,奥尼尔已经转会到迈阿密,而他正处在巅峰期。但他是1992年的状元,但现在是2004年,应该只有这几年了,很多人为了对抗他都会选择增重。但你并不需要盲目追随这种增重趋势。相反,在对抗强势中锋时,你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灵活性,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姚明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王哥,您说的这些确实让我开阔了不少。低位的对抗虽然有用,但如果可以不局限于此,我也能在更大的范围发挥作用,甚至让队友们跑得更轻松。”
而在王宇航的内心中,则是回忆起当时杰夫·范甘迪与里克·阿德尔曼在使用姚明时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这些思路对姚明的球场定位和体能消耗产生了极大影响,最终影响了他在火箭的职业生涯走向。
杰夫·范甘迪的战术思路
在2004-2007年期间,范甘迪作为火箭的主教练,充分利用姚明在低位的威胁。姚明的高度和技巧让他成为低位进攻的重要武器,而范甘迪的战术核心是让姚明在禁区内背身单打,吸引对方的包夹防守。一旦对手的防线收缩,姚明便利用身高视野和手感分球至外线,给队友创造三分机会。这样的安排虽然让姚明成为火箭战术的核心,但他在进攻端需要进行大量的对抗,尤其面对联盟中强悍的内线时,这种持续的身体碰撞对体能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耗。因此,范甘迪的体系更关注姚明的牵制力,而核心还是围绕他在低位进攻时的个人单打和出球。
里克·阿德尔曼的战术创新
阿德尔曼在2007年接任火箭主教练后,为姚明制定了一套截然不同的战术。在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进攻体系中,姚明被进一步解放到罚球线附近。这不仅减轻了姚明的低位对抗负担,还赋予他更多的战术自由度:他可以灵活选择脚步推进至内线单打,也可以拉开至中距离投篮。阿德尔曼让姚明在罚球线成为核心枢纽,不仅提高了他的进攻选择,还带来了更多的传球空间。这样一来,火箭的进攻不再依赖低位进攻,而是利用姚明在高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