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森对安东尼的生活方式影响显着,掘金队管理层对此十分担忧。
角色定位:艾弗森在掘金时期依然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和比赛态度,但他与年轻的安东尼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他更像是一位“兄长”,在场上场下给予安东尼支持,但并非传统的“更衣室领袖”。
管理层的担忧:艾弗森在场外的派对生活频繁影响了他的职业状态,尤其对安东尼的“带动”,让掘金管理层产生了顾虑。虽然掘金希望这两位得分高手带领球队冲击更好的战绩,但场外生活对两人的竞技状态确有影响。
艾弗森的巅峰时期,76人阵容中并没有能在进攻端分担重任的明星队友。身为当时联盟顶级的得分机器,他的进攻对手防得有多么吃力自不必说,但当他成为对手唯一防守焦点时,压力也随之加倍。他在进攻上几乎要独自面对双人甚至三人夹击,长此以往,球队在季后赛的高强度比赛中难以支撑,往往在对方多核阵容面前败下阵来。
如果在艾弗森身边有一位可靠的防守型内线和外线投手来分担他的负担,情况也许会大不一样。像穆托姆博这样的篮下护卫虽短暂在队中,但常规赛和季后赛期间,76人阵容始终缺乏能稳定拉开空间的投手和防守屏障,使得艾弗森一人孤军奋战。理想的配合应是3d球员和一位强悍的内线,分散对方防守压力,帮助艾弗森在进攻端有更多选择。但实际情况远不如此,甚至在防守时,艾弗森的身材劣势也被对手频繁利用,使得76人防线难以全员集中,防守资源时常捉襟见肘。
遭遇劲敌与战术桎梏:
2001年总决赛之旅,是艾弗森生涯的巅峰。他带领76人一路披荆斩棘杀入总决赛,甚至在首场凭一己之力击败了巅峰时期的湖人。
但在面对拥有沙奎尔·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的湖人,76人的整体阵容深度和实力显得捉襟见肘,哪怕艾弗森倾尽全力,也无法扭转局势。湖人的深厚阵容如铜墙铁壁般无懈可击,让艾弗森一个人的努力无法逆天改命。
艾弗森需要大量持球时间,这使得他的打法颇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每当他高速突破对手,整个球馆都会沸腾,但这种持球单打风格也在无形中减少了队友的参与感,导致球队整体的战术灵活性下降。对手在了解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