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危的江山的二百五,就是不懂变通,一昧认死理的迂腐文人。
放眼整个神州,但凡有点见识的仕人都不会去洛阳。
哪怕是去自平川之战后便一蹶不振的卫国,以及国小兵弱,只能依附于楚国的宋国,若是实在所投无路,哪怕是去启国那蛮夷之邦也比去洛阳强千百倍。
谁能想到宋扶会做这样的选择?
这简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在一众学子的认知里,宋扶不是那种不懂变通的酸腐文人,更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
可宋扶偏偏选了洛阳,选了姬家人。
所有人都不理解宋扶的选择,但却尊重他的选择。
唯独姜黎在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一个人愣了很久。
这天他在自己府里,苏仪把这个消息带来的时候他在书房坐了足足一天。
徐凤鸣回想起宋扶的选择,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很敬佩宋扶,去洛阳就意味着宋扶选择用他这一生去效忠那个必将走向灭亡的晋王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贤人也。
宋扶还没过年就去了洛阳,他走后不久,陈简就来了。
他带着姬珩以私人名义写的举荐文书拜见了管少卿,最后被京麓学院录取了。
由于他身份特殊,年纪又小,被管少卿安排住在京麓书院。
陈简入读京麓学院后去看过安阳城的陈国难民,有一批难民被迁去了洛阳,陈简也去看过。
陈简走在安置难民的难民营,九岁的陈王与千千万万的难民两两相望,却不知该如何自处。
他逃也似的逃离难民营。
苏仪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只得拍拍他的肩膀。
“我知道的。”陈简说:“到了如今这地步,他们能活下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苏仪:“君上,你能明白就好。”
“苏师兄,不要再叫我君上了。”陈简说:“陈国已经亡国了,这世上也没有陈王了,先生给我取了个字,叫行简,以后你们叫我行简吧。”
一时没人搭话,一个九岁的孩子,却有成年人都不一定有的豁达胸襟,怎能叫人不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