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先生看得起,在下实在愧不敢当,”徐凤鸣莞尔:“我没有殿下想的那么厉害,其实当初推行变法的不是我,而是闵相。
至于大安之危,那是塞北各族和上将军救援及时,我其实什么都没做。”
“启国变法先生没有机会大展身手,”孙先生笑道:“但燕国变法,可以任由先生施为。”
到此,徐凤鸣终于明白燕平这次非得让自己来西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
燕平这是看见启国变法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显着的成果,自己也想效仿。
不得不说燕平确实聪明,也有洞察危机的本事,西川现在在各国中虽然算得上是国富民强的大国。
但也止步于此了,这是各国,乃至于大晋建朝几百年来的弊端。
古往今来,所有的朝代、亦或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会止步不前,然后在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开始缓慢地走向衰亡。
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朝代如是,大晋朝如是,几百年来在战争中消亡的国家如是。
卫国如是、楚国、宋国如是,燕国也如是。
楚国和燕国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些年来不断在战争中开疆扩土,在肥沃的土地上发展国力,到得如今确实靠着地利人和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国。
可到了这一步,他们却没有办法再更进一步了。
作为燕国的接班人,燕平敏锐地嗅到了这强盛表象下暗藏的危机。
他清楚,想要避免燕国走向衰弱,就必须另辟蹊径,改变现在这种状态。
无疑,启国的变法给了他新的启发和思路。
燕平也隐隐约约察觉到了士族势力的坐大,阻碍的是整个燕国的发展。
其实启国变法成功后,他试图尝试过变法,结果却均不了了之。
若非如此,燕平也不至于非得让徐凤鸣来西川。
在燕平看来,虽然当初启国的变法不是徐凤鸣主导,但他一定参与其中,并且熟悉这其中的操作。
只要把徐凤鸣弄来西川,那么或许可以改变燕国这种止步不前的状态。
“先生,”燕平叹息一声:“实不相瞒,我早就察觉到了士族势力的坐大带来的危害,这些年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