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啊,我看大人真是多虑了。”
李林像是没事人似的,拍了下他的肩膀;“再说了,比起我那千万两黄金来说,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雄信山有千万两黄金摆在那,就算丢掉官位,又有何妨?
这么一想,赵嘉武顿时便松了口气,不过还是担忧的坐在床上:“就怕有命得,没命花啊。”
“怎么会呢?”李林接着忽悠。
“此事隐瞒不了多久,朝廷一旦怪罪下来,我这个县令就会吃不了兜着走。就算有那千万两,又能逃到哪里?到最后,结果不都一个样?”
见他想的还挺远的,李林便故作为他分忧:“嗐,这事还不好办吗?当今大官人痴迷丹药学说,对于神佛更是敬重,大人只需在这周遭大山周围埋上几座碑文,在上面写下一些高深莫测的文字,假意将此事,嫁接到碑文上,然后再加一些歌功颂德的话,一传十,十传百,朝廷就会联想到天命学说,自然而然也认可,这几人的恶行,届时,大人自当安然自得。”
闻之。
赵嘉武眼前一亮。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古代人大多都比较迷信,这一点,基本上可以从四大名著中看出来,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水浒传,开篇就讲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说,进而引出诸多梁山好汉。
而这一切,不过就是那公孙先生,与那吴用想出来的计策罢了,目的就是为了成立自己的势力。
李林学过那里面的东西,于是,也想跟着效仿,接着说道:“大人既然信我,那么不妨就将此事,交给我来办理。不日之后,此事便会传扬开来,届时,朝廷自会明白大人的苦心。”
“嗯,有道理。”赵嘉武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既如此,那就劳烦李兄了。”
古代不乏各方面能人,尤其是刻章,撰写碑文这些领域,民间自有专业的人才,并且,在这些领域中做出名气。李林乃童生出身,自然也懂得草字书法,于是就准备亲自题写。
在城里,购买了几尊干净大碑后,便拿起铁杆子,在那上面刻字,上书:李花凋,赵家开,九五换七品,天目地惊改朝代,李家焉知赵家华,只待明年群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