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鲋离开后,谷铭回到府邸。

    他解下腰间的葫芦玉佩,放在掌心细细摩挲。

    这玉佩的确是在泰山郡一位何姓郎中所赠,说是能保平安。

    可那位郎中,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谈吐之间颇有高人之风,怎么看也不像个普通医者。

    “保平安?恐怕没那么简单吧……”

    谷铭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孔鲋临走前那探究的目光。

    孔鲋似乎认得这玉佩,甚至还特意问起那位郎中的姓氏。

    这其中,定有蹊跷。

    谷铭则将玉佩重新系回腰间。

    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小的玉佩,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有机会再去泰山郡,必须要好好的探查一下。

    这个何郎中到底是什么人。

    与此同时,扶苏对文澜阁的筹建工作十分重视。

    他几乎每日都召见孔鲋,商议具体事宜。

    从选址、规模、人员配置到书籍的收集整理,事无巨细,全都过问。

    “孔先生,文澜阁的选址至关重要,朕以为,应选在咸阳城中一处地势开阔、环境清幽之地,以便于学者们潜心研读。”

    扶苏指着舆图上的一处位置说道。

    孔鲋抚须点头:

    “陛下所言甚是,老朽也认为此处最为合适。”

    扶苏当即拍板。

    “那就定在此处!至于文澜阁的规模,朕意建成一座气势恢宏、藏书浩瀚的宏伟建筑,以彰显我大秦的文化底蕴。”

    他慷慨地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从国库中拨出专款,用于文澜阁的建设。

    孔鲋则凭借其在文化界的声望和影响力,开始联络各地世家大族。

    劝说他们捐献藏书。

    然而,正如谷铭所预料,世家大族对自家藏书视若珍宝,轻易不肯示人。

    “孔先生,您的大名老朽早有耳闻,您要建这文澜阁,的确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只是这藏书嘛……”

    一位世家家主面露难;。

    “您也知道,这些都是我祖上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心血,轻易示人,恐有不妥啊。”

    另一位家主则更加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