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还在不在,没人能保证的了。
张小花回房间,拿了一封信出来,递给了李阳。
“炒豆胡同张宅,这是什么地方?”李阳前世也去过四九城,要说起故宫、广场、王府井李阳知道。甚至是天坛、八达岭,李阳也去过。这个炒豆胡同,是个什么地方。
“我知道,我听叔叔说过,在四九城皇城根的东北角,南面是南锣鼓巷,北面是板厂胡同。”李小翠知道这个地方,马上告诉了李阳。
南锣鼓巷,怎么这么熟悉,以前肯定是听说过。不想了,明天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说小花,你这封信是八年前的了,有最近的信吗?”李阳看着寄信的日期有点无语。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拿着八年前的地址去找人,十有八九是白费力气。
“没有了,从家里就带出来这么一封信,还是缝在了我内衣里面才保存下来的。”
“这件事,你也别抱什么希望,这八年的时间,变化太大了。”李阳给张小花泼了一瓢冷水。
“找到找不到都无所谓,我也不想去大伯家了。”张小花也看开了,大伯家的生活,也未必能达到这里的水平。
“这样吧,明天你我去四九城看看,能找到你大伯家最好,找不到你就老老实实的在这里住下来。
我这一去也许一两天,也许天,粮食我给你们放在厨房里。你们自己注意安全。”
次日吃过早饭,李阳就下山去了四九城,到了山脚下,从空间里弄了条驴出来。李阳骑着毛驴,专门找小路向南走。
反正也不着急,一路走,一路采集动植物送进空间里。至于沿路的风景,那里来的风景,入目的是满眼的苍凉。铁蹄下的华夏,只有痛苦的呻吟和哀嚎。
李阳也没心情欣赏风景了,用了两个来小时才来到四九城。远远看去,没有耸立的高楼、也没有宽敞的柏油路。连街上的行人也看不到几个。
随着往城里走,街上的行人才渐渐的多了起来。李阳一路打听着来到了皇城根下。
“大爷,麻烦您问个路,去炒豆胡同怎么走?”李阳客气问一个站在路边的老汉。顺手递过去半包香烟。
“往南走,第一个路口是板厂胡同,再往南走就是炒豆胡同。”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