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君的戏码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回?
有甚者,将书中人名换掉,又成了一部新话本。
京城百姓一边骂着戏中“陈湘君”,一边痛快地看着包青天替天行道。
虞苏乐此不疲,还联系了蜀地和南方的戏班子,把《铡湘案》推向更远的地方。
戏曲比话本更具传播力,京城封了话本,百姓照样能在戏台下拍手叫好。
用不了多久,昭华这个名字将会臭遍整个大燕。
不知何时,这已经不是虞苏和昭华二人之间的恩怨。
在虞苏看来这是阶级恩怨。
她脑海里浮现出长公主明棠那双冷若寒霜的眼,记起昭华一次又一次的算计。
而她连反抗都要小心翼翼。
生怕触怒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哪怕她占着理,对方也只是被不痛不痒的惩罚一下。
凭什么?
凭什么上位者可以随意欺辱下位者?
凭什么他们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荣辱?
凭什么她的反抗,要顾忌那么多,而昭华的恶行却能被皇室庇护?
虞苏的手指渐渐收紧,骨节微微泛白。
“小姐,这事一旦传开,只怕……”青葵小声提醒,眼中却带着几分担忧。
虞苏却笑了,“怕什么?崔大人若不秉公处理,百姓的口水都能淹死他。”
“陛下就算知道了,也不好插手。”
“毕竟,皇室名声也不敢轻易与民意对立。”
一旁的青葵听得心惊胆战,毕竟虞苏这一步棋,可是直接将火烧到了昭华郡主的脚下。
首当其冲的,便是街头巷尾那些顺口溜。
“东街西巷唱铡案,崔青天要断奸官。陈家儿郎冤难雪,昭华郡主名声烂……”
不过短短两天,这顺口溜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妇孺皆知。
更别说各大茶馆、酒肆,说书先生们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演绎着改编后的《铡美案》。
虽然故事里的名字全都换了个遍,可每个听众心里都明白,这讲的,正是昭华郡主的丑事。
“你听说了吗?那陈家公子,可是被活活打死后扔进河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