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折点的出现
随着对杨婧成长背景的深入了解,安琪的心理分析逐渐从简单的职场压力转向了更深层的内心创伤。她开始怀疑,杨婧的失踪并非仅仅是外部压力的结果,而是她未能面对并处理的深层心理问题的体现。
“她的内心一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关怀。”安琪再次翻开杨婧的心理健康档案,“她从小就隐藏自己的情感,试图通过成就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她的父母可能从未注意到,杨婧其实并不快乐,她并没有得到情感上的滋养。”
安琪推测,这种长期压抑的情感,最终在成年后的杨婧身上爆发出来。尤其是进入职场后,杨婧将自己所积累的情感负担投射到工作和人际关系中。她的职场压力并非只是来自上司的苛责,更多的是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源自她未能处理好的自我认同问题。
陆辰仔细思考着这些推测。他渐渐明白,杨婧的失踪,或许并不仅仅是逃避工作和社会的压力,而是她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痛苦做出的反应。她无法面对自己的不安和自卑,只能选择通过“消失”来暂时逃避这一切。
“她的失踪不仅仅是一个外部事件的反应。”陆辰沉思道,“这可能是她对自己内心创伤的一种逃避,或者说,一种自我救赎。”
安琪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如果我的分析正确,杨婧可能从未真正面对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她通过逃避外部的压力,试图找到一条能够重生的道路,但她却迷失在了这个过程中。”
“她的失踪,或许是她对痛苦的一种回避。”陆辰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她没有办法正视自己,甚至无法向最亲近的人寻求帮助。”
三、寻求突破
安琪和陆辰的分析,使得杨婧的失踪案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不仅仅是社会压力的表现,而是她内心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造成的结果。
但此时,案件的关键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杨婧在职场上确实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尤其是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的职场待遇,但她的家庭问题显然更为复杂。她父母的过度期望和对她内心感受的忽视,可能才是导致她心理困扰的根源。
安琪建议继续深入调查杨婧父母的关系,特别是她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是否存在更深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