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每天读百位世界顶级哲学心里学 > 第176章 乔治米勒探索人类认知极限的先驱(1/3)
    乔治·米勒——探索人类认知极限的先驱

    在心理学浩瀚的星空中,乔治·米勒(e arita iller)以其对人类认知领域的卓越研究而熠熠生辉。他的工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人类思维和记忆的理解,更在心理学哲学层面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引领我们探索人类认知能力的边界与奥秘。

    生平:学术海洋中的求知奋进者

    乔治·米勒于1920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从小,他就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米勒在弗吉尼亚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之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并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大学,米勒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生涯。他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创新精神,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心理学人才,为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 年,米勒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学术遗产却永远激励着后来的研究者。

    神奇数字“7±2”:记忆广度的探索

    米勒最为人熟知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他在 1956 年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在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中,米勒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人类短期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7 个单位(组块),上下浮动 2 个单位,即一般在 5 到 9 各组块之间。这里的“组块”是指人们在记忆过程中,将若干较小单位组合成较大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对于电话号码“138 - 1234 - 5678”,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三个组块,而非 11 个单独的数字,这样更便于记忆。

    从心理学哲学角度分析,这一发现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揭示了人类认知能力在信息存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表明人类的思维并非是无限强大的信息处理器,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我们的短期记忆只能容纳有限的内容。这一观点挑战了以往人们对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些理想化认知,让我们认识到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同时,“组块”概念的提出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在面对认知局限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策略。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