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体的审美能力,倒是也看得出这画的水准。
要庄霖说,确实画得很是不错,构图与画工都几近完美。
画得是一幅女子图,仙气缥缈,完全可称得上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身形上是绝对是个绝世美女。
似乎得益于线条粗细的精准把握,那女子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颇有跃动之感,看得庄霖入神难自拔。
继续往上看去,庄霖却是咂了嘴。
几近完美的画就败在了这双眼睛上,无神而绵软。
庄霖再回头,看到似乎是收藏着的那些个画,落款也并非庄霖本人,其中也不乏一些描绘人物的图。
无一例外,这些人物的眼睛都是单调的丹凤眼,不见其他,眼神皆是无神而绵软。
庄霖摇摇头,想起现实历史中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前,西方画作排斥人自我感情的表达,画作大多是歌颂史诗、神、宗教,画出的人物皆是神态肃穆僵硬且无神,正如此刻庄霖眼中的这些画中人物。
都是死的,不是说画本身不栩栩如生,而是这些画家所画的对象仿佛是死的。
文艺复兴后,西方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如此便有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
而且敢于表达人物的感情。
一切,就变得栩栩如生起来。
庄霖看得出来,原身的画比这些藏品画工先进的多,似乎是更有层次感,显得更加生动些,所以庄霖才会被画中女子缥缈如仙的身形吸引。
这是进步,是优点。
但是,那双眼睛,没有区别。
庄重、忧郁、无神。
和整体上生动的身体格格不入。
这便是这幅画唯一的败笔。
庄霖伏下身子,看着画中女子的脸,沉思片刻,总觉得有些思路。
再往下看看,这身形似乎并不陌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