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宣室殿。
刘据招来群臣,特意上了晚班。
当群臣得知乌孙叩边的消息时,顿时又是哗然一片。
董仲舒叹了口气道:“虽然当初陛下慷慨激昂的拒绝和亲,臣也理解您,但如今诸侯王叛乱刚刚平息,陛下又初登大宝,大汉百废待兴啊,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董仲舒更担心的则是汉武帝刘彻并没有死,但这是他心中的秘密,一则是跟汉武帝的承诺,二则是怕刘据得知此消息,势必会乱了方寸。
倒是大汉将再一次陷入动乱之中,这是董仲舒不想看到的。
石庆也道:“陛下,匈奴单于主力部队也遁逃无踪,随时都会再次来犯,也不可不防啊!”
金日磾上前一步,道:“陛下,卫王在处理战后事宜,宣威王又孤军深入杳无音信,前将军也不在朝廷,如今乌孙来犯,还请立刻派遣良将出征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一时之间,宣室殿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时,有老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汉内忧外患,实在不宜再动干戈。乌孙此番叩边,不过是想要些好处,不如恢复和亲,以保边境安宁。”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片刻,随后便有一些大臣小声议论起来,显然是有部分人心中赞同此观点。
刘据听闻,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厉声道:“和亲?朕之前就说过不会再和亲,此时休要在提!”
“陛下,老夫请战!”
宣室殿外,一个苍老却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
群臣向殿外看去,只见一个身形单薄,鹤发弓身的老者缓缓走来。
“参见博望侯!”
群臣顿时齐齐出声。
张骞来了!
刘据起身相迎,这就是大汉的底蕴啊,虽然他几乎全面推翻了汉武帝的政策,也对他颇有微词,但不得不承认,这时的大汉确实人才济济。
每每到了关键时刻,都会有人站出来,为大汉舍身赴死!
刘据笑着搀扶张骞走进大殿内落座,道:“博望侯,朕知道你的一片心意,但此事朕自有计较。”
群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