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处奔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老福的清白。他去银行调取老福当年的财务记录,却遭遇重重困难,银行繁琐的手续和冗长的流程让他在各个窗口之间来回奔波,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更是让他心灰意冷。他去工商部门查找工厂的注册和破产信息,同样面临着推诿和刁难,那些冰冷的规章制度仿佛一道道高墙,将他阻挡在外。他在各个机构之间来回穿梭,身心俱疲,却总是收效甚微。他发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转移,真相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大众更愿意相信那些博眼球的虚假言论,而不愿意去探究背后的真实。网络舆论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操控着人们的认知,将老福和李乱推向了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救助站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资金短缺,他们不得不减少对老福的救助。原本还能提供一日三餐的热饭,现在变成了两餐,而且食物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常常是一些简单的馒头和稀粥。医疗方面更是只能提供最基本的药品,对于老福日益恶化的身体状况,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无能为力。老福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精神压力让他的身体如同破旧的机器,每况愈下。他的皮肤变得蜡黄而松弛,眼神愈发浑浊无光,身体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他的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消沉,曾经眼中偶尔还会闪现的希望之光,如今也渐渐熄灭,仿佛被无尽的黑暗所吞噬。
李乱看着老福的遭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想要改变老福的命运,但在强大的社会现实面前,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记者,面对舆论的浪潮、社会资源的匮乏以及人性的冷漠,他的抗争就像螳臂当车。他试图向报社求助,希望能够借助报社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入调查,为老福争取更多的支持。然而,报社领导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他们更关心的是那些能够带来流量和收益的新闻,对于老福这样的故事,已经失去了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李乱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他的父母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乞丐如此执着,他们担心他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劝他放弃。但李乱却无法割舍与老福之间的情谊,他觉得自己是老福唯一的希望,如果他也放弃了,老福就真的只能在黑暗中沉沦。
最终,老福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