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半辈子怕是都睡不踏实,走在路上都怕遭人唾弃。
思来想去,连续几天几夜,李乱都没睡好觉,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整个人憔悴不堪。最终,良知战胜了私欲,他决定将青铜鼎上交。这个决定做得并不轻松,他的手颤抖着,仿佛要割舍掉一块心头肉,但眼神却透着坚定。
他怀揣着忐忑,一路打听,换乘了好几趟车,才来到了当地的博物馆。一路上,他紧紧抱着装青铜鼎的袋子,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宝贝,生怕有个闪失。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闻他的来意,又惊又喜。几位专家模样的人迅速围拢过来,戴上手套,拿着放大镜,一番细致的检验后,确认这是一件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其工艺、形制、纹饰等诸多细节都表明它可能来自某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填补考古空白有着重大意义。
为表感谢,博物馆的领导商议后,给了他回家的车费,还赠予一面绣着“文物保护先进个人”的嘉奖旗。领导握着他的手,热情地说:“李乱同志,您的觉悟真高啊!您这一行为,为国家的文化事业立了大功,这面旗您当之无愧,大家都得向您学习!”李乱接过旗和车费,手微微颤抖,眼眶有些湿润,他嗫嚅着:“俺……俺就是做了该做的事儿。”
李乱攥着车票,扛着旗,满心欣慰地回了家。一路上,他逢人便说博物馆的人有多热情,自己做了多正确的事儿,那面旗在他肩头随风舞动,像是他荣誉的披风。回到村里,乡亲们都围拢过来,听闻此事,大家都对他竖大拇指,夸他是村里的骄傲,孩子们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面旗,眼中满是崇敬。此后,李乱依旧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劳作,偶尔和乡亲们唠唠嗑,说起上交文物的事儿,脸上洋溢着自豪。
然而,几个月后的一天,村里来了几个陌生人,个个神色神秘,压低声音向村民打听李乱上交青铜鼎的事儿。起初,李乱并未在意,可后来听到的传言越来越多,他的心渐渐悬了起来。终于,他忍不住跑到镇上,给博物馆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工作人员支支吾吾,许久才告诉他,那尊青铜鼎竟莫名丢失了!
李乱听闻后,如遭雷击,愣在原地许久。他怎么也想不通,那好好放在博物馆里、承载着自己一片赤诚的尊青铜鼎,怎么就不见了踪影。他的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