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景观是由洞顶的钟乳石和洞壁的岩石共同构成的,形状如同长城一般蜿蜒曲折。在灯光的照耀下,这个“地下长城”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如同真正的长城一般壮观。
除了“地下长城”外,第四层还有许多其他的景观。如“石蘑菇”、“石葡萄”等。这些景观虽然不如前三层那么壮观,但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四、石花洞的历史及科学研究价值
石花洞,这一藏于山体深处的世界级喀斯特溶洞,不仅以其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1 石花洞的历史
石花洞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据记载,明代法师圆广在正统十一年(1446年)云游时发现了这个洞穴,并命名为“潜真洞”。他在洞外的石崖上雕刻了“十三地藏”和洞名,还在洞内镌造了“地藏三菩萨”的大理石佛像,使得这里一度香火鼎盛。后来,因洞内雕刻了大理石地藏王菩萨像三尊,又改名为“石佛洞”。直至1978年,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对该洞进行勘探,才正式定名为“石花洞”。
2 科学研究价值
石花洞不仅是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更是一处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遗迹。其科学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历史研究:石花洞发育在地质年代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中,随着地壳运动的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的过程,使之发育为多层多支溶洞。这些溶洞记录了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历史,为研究地球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气候变化研究:石花洞内的洞穴沉积物,如石笋等,其生长与气温、降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年层类型研究,科学家可以窥得历年来夏季温度的年际变化,从而为了解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线索。
3生物演化研究:石花洞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维管束植物、动物等,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些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与溶洞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平衡,为科学家研究生物适应性、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4美学与科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