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74章 张村产业版图(3/4)


    “是铜钟?”扶苏问。

    “啊,只是一个示警的东西,不在礼制范畴之内,不违制的。”张诚赶忙解释。这个铜钟做成筒状,就是为了和礼制的钟鼎区分开。

    钟声响了,村民纷纷从自己的家中走出来,往塔楼这面看,几个青年还兴奋的取了长枪往这面跑。

    “无碍的,无碍的,是公子扶苏来检查我们村的防备情况!”张诚大喊,又觉得这一幕似曾见过。

    接下来扶苏依次参观了铁厂、蜂房、车辆厂、泥叫儿作坊和手套作坊。

    泥叫儿作坊的生意大不如前,随着市场趋于饱和,销量也少了很多。虽然还能维持运营,但是张诚估计早晚会有一天这个小玩具不再具有什么竞争力。玩具这个领域还是挺有趣的,市场大、利润也不低,制作通常又简单,如果不做泥叫儿了,用什么代替品继续支撑大秦玩具市场呢?张诚一时想不出来。风车?竹管人?竹蜻蜓?张诚都认真的想过,但是想来想去,这些玩具都存在着不能模具化、不能流水化、容易仿制的问题,也就暂时搁置下了。

    现在村里的女人们,主要的收入还是缝制皮手套;村里的男丁主要的收入是制作车辆。至于村里的孩子,很多孩子靠着侍弄蜂箱,赚到自己的零花钱。养殖蜜蜂确实有一定风险,但是上一代的毛孩子们已经探索过了,传流下来一套完善的操作工艺给弟弟妹妹们,这些弟妹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张村的蜂箱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个了。这些蜂箱一年能提供5万升蜂蜜,单靠这笔钱,张村就永远是整个秦国北方最富裕的村庄,而许氏商行靠着蜂蜜这一项,也成为整个大秦最有名的商行之一。

    虽然蜜蜂产业能带来巨大的收入,但是张村并没有因此放弃农桑。实际上,粮食生产才是村长最重视的事情。每年按照时令耕地、播种、施肥、田间作业和收割。到了农忙的季节,张村宁可停掉所有其它产业,也要全力投入到耕作收割上。由于采用了咸阳和张诚发明的伪咸阳式样的农具和改良的田间管理手段,如今张村的粮食产量比若干年前翻了几番,现在张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有超过三年的口粮储备,而村里巨大的公仓,屯粮足够全村九年所用。即使是战乱和大灾,村子也没有饥馑之忧。粮食产量高,按照国家规定的固定税收计算的粮税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