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徐福安排到扶苏身边,张诚算略微安心。自己无法明说出后面的安排,只要漏出一个字,死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那么简单。对徐福只留下了这些暗示。虽然这些暗示从自己角度讲已经是相当明白,但是到时候徐福会不会照做,却也难说,决定扶苏最后命运的,是扶苏自己的选择和徐福最后的选择。说白了,其实都看命。
但是张诚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自己这次张村的行程时间有限,寺工的任务完成,自己就该回去了。到时候自己在咸阳、秦始皇在沙丘、扶苏在上郡,谁和谁都不挨着,事情的发展只能听天由命。
此时此刻,张诚还坚持着,自己只要心意尽到就行,至于事情发展到底如何,自己只是一个平头百姓,最多只是一个微末小官,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更不用说决定别人的命运了。
回到张村,张诚开始代表寺工和车辆厂开始艰难的谈判。
合作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难的,难点在于寺工定制的这款车型,要修改车厢结构,要修改外包装箱,涉及到工艺和流程上的很多变化。公孙尼子带着整个中学的全部学生来参与这次谈判,从设计方案、工艺方案、生产流程、成本控制等各个角度对这次订单进行全面研究,拿出自己的方案。其中赵杏儿在财务方面的测算,全面展示了赵氏会计法的原理,不仅让寺工方面的同仁大开眼界,连张诚也是叹服的。
寺工的官吏私下说,对方这位挺着大肚子的少妇,真是个厉害角色,张村的有这样的女人,这么厉害的人居然是个女人,真是不可想象。问张诚,张诚就只摸摸鼻子,然后说:因为我和对方的谈判专家有利益关系,为公平公正,接下来双方的谈判我不能参加了,你们谈定,我签字就可以了。没多久,寺工的官员们知道赵杏儿原来就是张诚的夫人,纷纷跑到张诚面前大赞你家娘子真厉害。
寺工订购的车辆,是国家订单性质,第一车辆厂在此并没有追求不当的利润,而是通过谈判,向寺工充分展示自身的工作模式和成本结构,充分呈现一座车辆厂在定制产品方面是如何运作的。对寺工向第一车辆厂输出轴承的技术,第一车辆厂也充分敞开怀抱,对相关的权益展开充分的讨论。
在谈判双方趋于共识的时候,张诚忽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