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村要长期使用轴承的生产技术,寺工这面有什么利益要求?”
寺工这面的匠师也非常意外。这批车辆使用轴承,能让寺工内部的材料运送更便捷、人力更节省,因此寺工带了轴承样品、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来张村,也计划准许张村参考相关技术自行进行轴承生产。但是此前却并没有想过,准许张村生产轴承,还有什么利益要求。
赵杏儿介绍了在张村实行的一些技术发明权益关系的惯例,举了赵三球的蜂巢巢础制作收取专利费用的方案,这一模式也让寺工的诸位大开眼界。
最终,是张诚定调,轴承生产技术,张村分两种方式支付费用,一项费用是轴承技术传授给张村,张村缴纳一笔技术转让费,1万钱。一项费用是专利技术授权费,张村每生产一个轴承,无论尺寸,都向寺工支付2个钱的专利技术授权费。这一合作暂定为一年。
这凭空给寺工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寺工诸公当然满意,却没注意到张诚嘴角露出的微笑,和公孙尼子等人满意的笑容。
谈判结束,在上郡的官员见证下,寺工和车辆厂立契。这是寺工有史以来第一份对外技术输出的合同。
接下来的时间,寺工诸人提出要求,想对张村所有的产业项目进行全面的参观,已经任职乡啬夫的老魁叔赶回来,召开了一次村民会议,探讨了寺工参观会对张村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到张村的利益。在村民、各个作坊,甚至还包括了许记商行在上郡的大掌柜许拙,公孙尼子和张诚等多方面的争论之下,最终决定部分项目可以开放接待参观,并由许记商行派员负责引导寺工诸人参观和讲解。
就张诚而言,张村本身也算是学术系统的一部分,所有产业开放参观对张村并无什么坏处,反而是张村出品产品的一次绝好的品牌宣传。但是许记和村民们顾虑的就太多,万一张村的技术被人学了去,是不是就会影响到张村的发展呢?
张诚抽空去拜见了蒙恬大将军。如今已经身入官场,就再不能如以前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去和大将军胡混,不能再插科打诨。张诚给大将军讲了在咸阳的见闻和近期发生的一些事,大将军对那个御车的改造很感兴趣,试驾了一下张诚带来的立车。用过之后却摇摇头。张诚问对这个车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