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26章 伏笔(1/3)
    张诚这次返乡,在家中停留的时间并不多。好在这么多年也都是这样忙忙碌碌,母亲和赵杏儿都习惯张诚的风格,就只是格外珍惜和张诚单独相处的时光。

    赵杏儿已经显怀了,两人之间就没办法太过温存,在卧室之内,更多的只是张诚搂着赵杏儿,两个人碎碎念的聊着各种事情。张诚讲一些咸阳的事儿,赵杏儿讲一些张村的事儿。更多的,则是中学课本中,或者课本之外的知识思考。

    赵杏儿这一波学生,是和张诚共同成长起来,亲身经历过匈奴劫掠、张村建设和直道建设的人,学科基础也许不如前世的大学生们,但是动手能力强、处理事情的能力强,有主见有想法。张诚琢磨着,这些人似乎有点历史上“老三届”的意思,就是教育虽然不那么完善,但是都经历过生活的磨炼和学以致用的训练,更加坚韧执着。

    相比老三届,这一波学生的问题不是早早中断了教育中断了学业,而是在大秦当下的条件下,他们的学科知识没办法完整的建立起来。比如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电磁学等等,都无从接触。

    而有限的学校知识,已经足以让这些孩子成为这个世界上知识最全面的一批人。他们甚至是这个时代的知识高峰,是这个时代的知识拓荒者。

    以韩七虎为例,学校里只教授了数学、基础物理和制图方法,他是靠着向工匠学习、在工坊观察研究进行的技术改造,几乎是完美的利用了所学知识,在自己所知范围内做了最大的努力,创造了那么庞大的风车动力系统。

    虽然这个系统还有很多粗陋之处,却已经是这个时代差不多最顶级的动力机械体系了。他对水力机械的思考也已经独立展开,如果他能够接触到蒸汽动力原理、看到一个蒸汽锅炉的原型,韩七虎那个团队甚至能独自推动蒸汽时代的发展。

    而赵杏儿以其在直道工程上的大量辅助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独立管理大型项目的能力,这段时间又精研财务账目,正在进行进销存体系架构的梳理,给她一点时间,她就能构建出全新的财会体系来。

    在床上腻歪的时候,赵杏儿就常常讲解自己对财务体系的理解。把人、物、钱、库存、时间、利率、借贷关系等要素集合在一起,用一张纸集中表现,在纸面上体现人的工作、物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