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44章 大秦寺工第一交际花(2/4)
弟子和蒙恬芃芃那群人。那些人过于敏感,是需要单独成团的。但是随后几天,张诚就张罗了工坊子弟亲眷前往上郡的考察团,考察团的费用全部由上郡张村方面承担。

    从张村这面的算盘来看,这是一批全新的劳动力,虽然一部分人是带着“考察”的使命,但是更多是就要留在张村从事具体工作和参加张村学校体系学习的少年。这都是人力资源。张村支付这笔费用,是非常合理的——虽然从工坊这些做工匠的父母来看,这又是张诚大方豪爽的体现。

    因为有了工匠考察团,有了寺工在张村的这些子女亲戚,张村和寺工这面的书信往来就频繁了起来。在张村设置了专门的寺工信箱。专门代收寺工方面的书信,两地书信当然现在还是靠许记商行代为转发,张村和寺工都约定,每一个旬日(十天),双方对发一个邮车——说起来也就是独轮车。这一车邮件按照正常货物运输标准给许记支付运费。运费虽然不便宜,但是几十上百人的邮件分摊开,这反倒是这个时代最便宜的书信往来系统了。

    过不久,第一届寺工考察团的书信就寄回到寺工这面了。入住张村的这些寺工子女,在第一封书信上透露的内容在寺工引起了轰动。这些半大孩子亲眼所见的张村的繁华、富足、强大,通过书信让寺工的这些工匠和低阶官吏展开了遐想。

    没有人相信远在与匈奴交界的上郡高奴县有这样富足的一个村子,但是随书信寄来的那些伴手礼,却又证明了张村的富足,这些伴手礼有小罐的蜂蜜、精致的手套、精巧的绘图工具、整包的洁白纸张、味道芬芳的腊羊肉、粗大的蜡烛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在咸阳街市上都是难得之物,以这些孩子的零用钱居然可以在张村得到。

    还有心思细密的孩子试图用绘画来表现张村作坊的壮观……虽然这个时代的绘画很幼稚,但是这些努力想表现张村情景的绘画,还是让人多多少少感受到张村的强大。

    其中某个兵器作坊的匠人之子继承了家族的眼光,随信寄来一根短木棒,特别说明这是从张村一个木匠工坊生产的杆棒上截取的一段,他亲眼看到这个只有两个人操作的小工坊,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能用一架神奇的旋床制作出足足120根8尺长的杆棒,这些杆棒装上戈头就是上好的兵器。这根杆棒的截面是卵圆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