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被一路逼回,加之粮草不济,终是穷途末路。凉川王,恭和王部下溃逃四散,土崩瓦解。
泰和三十年二月初八,二王自交兵马,上表陈降,赴京告罪。
然,皇恩浩荡,感念亲情,恭和王被贬为庶人,其嫡长子和嫡长女扣京,其余家眷皆发配边陲,终身不得入京。
凉川王身为臣子却谋逆不道,辜负先皇恩惠,乱臣贼子,罪不容诛。待其泒州家眷押解归京,一并打入死牢,择日问斩示众。
景王迷途知返,且主动交代叛军行军布阵,将功赎罪,褫夺亲王封号后令其安守阳州富拜县。
至此,叛王之乱终结。
熹宗自知时日无多,马不停蹄安排后事。
泰和三十年三月十五,熹宗下诏立十九岁的二皇子东里癸为太子,大学士姚敬晖为太子太傅,命左右丞相竭力尽心辅佐新皇。
眼见褚振南班师回朝多日也不曾上交兵符,熹宗怒极。留密诏于左相洪锦极,另颁圣旨于褚振南,命其上归兵权。
然褚振南养伤在家,不宥于行,一再拖延。
又两日后,熹宗深夜密召穆阳府尹迟展绥入宫 ,不料迟展绥出宫后却彻夜未归,不知去向。
直到次日傍晚时分被人发现其尸体卧于城墙臭水沟中 ,似是受尽刑罚,死状极为凄惨。
噩耗传于宫中,熹宗怒火攻心,鲜血滴落床榻。强撑病体又下旨意,令羽林统军黄闾辞率左卫亲兵前去将军府收回兵符,随后昏迷不醒。
泰和三十年三月二十一,熹宗于昏迷中气绝,享年四十六。
太子伤心欲绝,忧思过重,几日成疾。即便太医院尽力医治也是徒然,于同年四月初二追随先帝而去。
皇帝和储君先后薨逝,全国哀恸。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以左丞相和锋国将军为首的一众大臣谏书下,郦贵妃所出的三皇子东里彦顺位继承大统。
新皇继位,恭诣宗庙,昭告天下,大赦亿民,以承正统。号曰桓徽帝,次年改元南真。
新朝伊始,桓徽帝进授锋国将军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可持剑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
南真朝三年,辅国大将军改封为秦国公,其嫡长子授三品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