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扭曲地扬起嘴角。
然而,他并不知晓,正是自己扣下的这一枪,引燃了摧毁祖国塞尔维亚的引信。
更不知晓,数不清的无辜生命,将被这声枪响卷入名为“世界大战”的烈焰之中,在无人问津的战壕里,迎来无比凄惨的死亡。
“要是能在宫中安详离世,那该多好。可叔父他,直到最后都要给我留下这场试炼啊。”
回忆结束后,弗朗茨·斐迪南疲惫地用手掌捂住了脸。
他为了帝国的和平所做的一切,都因那一颗子弹而化为乌有。
但如今,他是奥匈帝国的皇帝,必须承担起引领帝国前行的责任。
而帝国,也在催促他做出决断。
“陛下,您是否已经做出决定?”
“贝希托尔德。”
不知何时,外交大臣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leopold berchtold)已经站在弗朗茨·斐迪南德的身后,静静地等待着。他沉重地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因有过矛盾的埃伦塔尔去世后,于去年重新担任总参谋长的赫岑多夫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施加压力,等待着新皇的命令。
“难道,除了战争,真的别无他法吗?”
“陛下,如今整个帝国都在高呼向塞尔维亚复仇的口号,呼声一日高过一日。您应当清楚,若是违背这股潮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听到贝希托尔德的话,弗朗茨·斐迪南闭上了眼睛。
他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
这一点,他过去对塞尔维亚的怀柔政策便足以证明。他一直在努力化解奥匈帝国内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以求维持帝国的稳定。
‘不管是胜是败,奥匈帝国都难逃劫难!’
若战败,帝国将毁于一旦;即便胜利,也会因作为战利品而吞并的塞尔维亚领土和斯拉夫人,使本就脆弱的奥地利与匈牙利的政治平衡彻底崩塌。
无论如何,骤然的变局都将给奥匈帝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局势正在向着不可逆的方向滑落。
奥匈帝国内主战派的代表赫岑多夫,他比任何人都更积极地鼓吹对塞尔维亚开战。而确认皇帝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