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个孩子也不出所望,被教养得十分出息,光耀忠信侯府门楣……
看完原剧情,再来看原主的记忆,顾长清整一个无语。
什么养崽文,这分明就是一本真千金假少爷文。
女主王明珠是忠信侯府真千金,原主顾世子是假少爷。
忠信侯夫人王氏当年十月怀胎,生下一女,却因为爵位之争,不得不将女儿送出去让亲信抚养,抱回一个男婴养在膝下。
但他们不舍得把侯府产业交给外人,也不舍得亲骨肉受苦,于是早就计算好,等女主及笄后,就想办法让女儿嫁进侯府。
只是没想到,女主刚及笄,抚养她的亲信就死了。
在外人眼里,这是女主亲娘,得守孝三年。
三年后,女主十八岁,在这个及笄就能嫁人的年代,这已经快称得上老姑娘了,忠信侯夫妇急得不行,于是简单粗暴整了个救命之恩出来。
借此由头,把女主和原主的婚事定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忠信侯世子的婚事,就在他毫不知情时定下。
原主得知时,侯府已经准备好了聘礼,王夫人催他去下聘。
原主很不理解,他的婚事,王夫人从前一直不急,很多门当户对的人家来探口风,也都被王夫人推了。
结果,就因为这么个莫名其妙的救命之恩,他的婚事就许出去了,许的还是一个不知来历,不知性情的姑娘。
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
虽然这个时候的高门婚姻,向来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希望和妻族互相扶持,但原主也不是非得靠妻族。
他也没什么白月光朱砂痣,也没什么非谁不娶的人选,更没有你让我娶谁我偏不娶谁的叛逆心理。
娶就娶吧。
婚事推进得很快,王夫人说,王姑娘已经十八,不宜再拖,早日完婚才好,于是从下聘到大婚,也就三个月时间。
忠信侯府给出丰厚聘礼,并没有因为王姑娘是寒门小户而怠慢。
当然,王姑娘家里也十分疼闺女,不但聘礼让她全数带回来,嫁妆也十分可观。
想来也是,若不是家里得宠的姑娘,不会取名明珠。
王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