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瞬间鲜活了起来。它不仅巧妙地描绘出了雪花的轻盈与灵动,还赋予了这首诗一种空灵而美妙的意境。
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大家交头接耳,纷纷对这句诗赞不绝口。有的人惊叹于诗人的才华横溢,有的人则沉浸在诗句所营造的优美画面之中无法自拔。众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芦苇荡,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如精灵般飞舞着,轻盈地飞进了那茂密的芦苇丛中。雪花与芦花融为一体,不分彼此,让人分不清哪是雪花,哪是芦花。眼前的景象如梦似幻,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
就在众人尚未从方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之际,张好古已然再次开口吟诵起他的第三首诗作。只见他缓缓念道:“一两三支竹芊,四五六片绿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 这首诗名为《画竹》,其意境清幽,仿佛一幅淡雅的墨竹图跃然眼前。
随着这三首诗的吟罢,犹如三幅风格各异却又同样精妙绝伦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时间,整个场面鸦雀无声,唯有那轻微的呼吸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响交织在一起。而那三人则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呆地张大着嘴巴,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的惊愕之色。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短短时间内,张好古竟然能够接连创作出如此精彩的诗篇,而且一篇更胜一篇。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心中仍旧有些不服气。这时,张其美率先打破沉默,高声喊道:“哼,我们才不信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三首这般出色的诗来,说不定是抄袭了别人的作品呢!”面对质疑,张好古却是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后回应道:“既然你们不信,那好,我便再抄录几首给你们听听便是。都竖起耳朵仔细听好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张好古对着方以智说:“杂诗一首,送方兄。”
又转过身对着叶纨纨说:“既然送方兄一首了,那么再送叶姑娘一首。”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南乡子·秋暮村居》”又是一幅画,从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兼,有声有色,优美安详,恬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