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僧人,和师父师娘一行人会合。
段书瑞三人游玩时,都没有去想殿试的结果。有士子喜欢讲卷,也有士子考后患得患失,段书瑞理解这种心态,然而考试不可能再来一次。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而就在三人游玩的时候,进士科的殿试卷也到了读卷官处。
学士院位于大明宫右银台门附近,翰林院以南,是大学士们办公的所在地。殿试考卷弥封过后,便由掌卷官送至学士院,读卷官们就在此完成读卷工作。
阅卷时间紧,便由宰相分卷给另外十位读卷官,这一科共有一百二十名士子,一位读卷官手中便分到了十二份考卷。
十位读卷官中有七位都担任过往科殿试的阅卷官,对这一套流程自是熟悉。考卷分到之后,众读卷官便仔细看起了考卷。
读卷官在阅卷完毕后,要评定出考生中的佼佼者。由读卷官所取定的名列前茅者,要送至皇帝“御览”。除此之外,按照规矩,读卷官在阅卷期间不得回家,必须直宿学士院,防止内外勾连。
读卷官们都是朝中重臣,他们每个人的职责,就是从这十二份考卷中选出一份上佳卷,再由读卷官们共同选出三份供天子抉择的考卷。
阅卷加读卷统共只有两日,殿试后首日读卷官们必须将考卷阅览完毕,第二日进呈天子,第三日则要放榜,时间可谓十分紧凑。
申时不到,众读卷官已将各自推选的十二份上卷挑出,放置在桌案上。
唐代殿试阅卷结果通常分为三级,即甲等、乙等、和丙等。读卷官会用“圈、尖、点”来标记,会在卷后书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圈点进行标识。
阅卷时“圈不见点”,也就是说,若是第一位读卷官判定某份试卷为第一等,第二位读卷官则不能将其判为第三等。而如果第一位读卷官判定某份试卷为第三等,那么这份考卷也没有得到“圈”“尖”的可能性了。这般判定下去,得圈多的士子文章将被纳入荐卷之列,得圈最多者将被大学士们推为前三甲的人选。
段书瑞的试卷并没有被分到熟人高鹏的手里,而是被分到了大学士林高远手中。
“嗯,这士子倒是写的一手好字。”林高远暗暗的想道。他又想到自己之前在殿试时见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