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新晋绥军 > 第69章 守义回国(2/4)
夜不停地生产,可是产能放在那里,始终不能满足需求。

    现在山西实业公司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是自行车厂和皮革厂的出路,皮革厂比较容易解决,直接关停就可以,员工全部向别的地方分流。而自行车厂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需求下降,且这种下降不是短期内的,至少要持续到战争结束,但是需求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所以必须留下一部分人员,分流一部分人员。

    原本李志坚想的是分流到摩托车厂和汽车厂,但是摩托车厂和汽车厂的需求并没有因为战争增加太多,山西缺油,现在向外进口物资的港口天津已经落入日军之手,所以燃油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产能只是维持在战前的水平,无法安置下更多的人手,原本计划的安置自行车厂工人的方案只能搁置,需要重新考虑安置办法。

    自行车厂内的机械众多,工人们都是上工好几年的熟练工人,李志坚不想让自行车厂这么好的基础就此荒废,太原兵工厂现在的需求加大,根本供不应求。而自行车厂的设备和人员本身可以直接上手,但是兵工厂毕竟是涉密单位,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李志坚准备向太原兵工厂承揽一部分的非涉密业务,但是现在他人在战场上,根本顾不上去对接这个事情。

    第二个问题就是化肥厂的问题,由于晋北处于战乱之中,虽然有些县城还处于晋绥军的管控之下,但是向这些地方运输化肥已经非常不安全,日军没有完全被动的固守大同,也会时不时的出来到周边地区扫荡一下。而中国军队则不敢在晋北布置重兵,以免影响忻口和娘子关的备战,同时其他地方没有完全的地利,容易被日军重兵合围。因而只能是不停的游击,晋北现在更多的是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战略缓冲区。

    当初为了供应晋北化肥,而在忻州建的化肥厂,在明年春天时肯定没有太大的销路。而忻州处于战争前线,炸药的需求非常大,虽然生产化肥的厂子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炸药,但是也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指导,并且有人具体负责。

    第三个问题是制药厂设备的问题,大战爆发之后,药品的需求完全是倍增的,战前虽然扩充了产能,预留了增产空间,但是现在看还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再选择地方建新厂。现在太原的产业还是太过于集中,必须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