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所以对原料的来源都没有提前安排到,生产线完全调试好后才发现内部配件都没有来源,尤其是核心部件,当初也是李志坚什么都不懂,听说是发动机生产线就觉得是宝贝,赶紧买了下来,现在才抓了瞎。
好在这个厂长找来的那些技术宅朋友,还算对发动机有一定的研究,又开始自己攒模具,自己生产配件,但是一些核心配件的设备没有,必须向美国购买,李志坚赶紧又向美国订购,但是具体设备型号李志坚和在美国负责采购的李守义都完全不懂,最后还是技术宅们联系下来具体的型号,才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缺铜,生产发动机,里面需要不少的铜线,而现在李志坚在国内根本买不上太多铜,有限的铜主要也是用于生产子弹,没有办法,只能一面在省内各处寻找铜矿,一面向国外采购成品铜。摩托车发动机的正式投产还是没有确定的时间,汽车发动机的投产更是遥遥无期,只能一直往进烧钱,好在现在山西实业公司下盈利的工厂也有一些,对于发动机厂的烧钱倒是也能接受。
不过李志坚还在年底命令将上海那边的房产全部出手变现,到了1934年,上海的房产价格在这一年又有了一点提升,但是幅度并不大,基本上和银行利率接近,他知道上海的房屋再放下去也不会产生更多的盈利,待到全面战争爆发后到时想出手都困难,并且他们手头的房产数量不少,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卖完的,于是李志坚命令在上海的兄弟开始着手将手头的房产全部脱手,将资金进行回笼,在房产脱手后首先将所欠的贷款归还。
经过多半年的销售,最终在1935年9左右才将全部房产售出。除掉银行贷款和利息,剩余的本金和利润总计还有一千万左右大洋。
这一千万元,李志坚安排将二百万元转回山西,其余的全部转到美国,一部分用于建立一家用于和中国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并经营相关货物,在山西实业公司需要采购货物时候就通过此公司购买,将在上海的兄弟,分一半二十多号人到美国,并以公司名义在美国扎下根来。
又抽出一百多万购买通用汽车和美孚石油等股票,这些公司一直是美国的大公司,李志坚对于这两个公司比较信赖,知道最起码可以保值,算是给所有兄弟们在美国留点稳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