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秋闱”。
想到林向安的考试成绩,孙文石语气平和地问道,
“向安兄,你是想参加下一场秋闱?”
这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林向安轻轻点头,语调平稳,不紧不慢地说道:“是有这个打算,你呢?”
“我倒是想去,但得看成绩,由不得我。向安兄,你现在是廪生,倒是可以免费住学舍,你要搬来吗?”
两人一边走,一边准备前往讲堂。
县学的秀才学习并没有分为六堂,而是分三个等级,甲班,乙班,丙班。
新的秀才全部归入丙班,只有月考和季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升到下一个班级。
“你不说我都忘记了,住学舍倒是方便。”
从县学回去,大概要一刻钟就能到,但若是学习骑射,肯定住在县学更方便,关键免费,若是住的人少,到可以考虑一下。
“一般学舍住几人?”
“童生是四人间,秀才是两人间。”
孙文石从原先的四人间,搬进了两人间,正好碰到杨辉报名,两人成了舍友。
两个人,那还不错,离家也近。
若是林桥有事,可以随时过来找他。
“那我也去申请一间。”
两人刚走进去讲堂,就看到杨辉超朝他俩招招手,示意坐过去。
丙班,秀才人数最多,将近四五十人。
来给他们上课的教官是一位老举人,头发胡子花白,对四书五经的见解领悟的颇深,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引用经史,旁征博引。
每天只上半节主修课,其他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可以上选修课,亦可以自主温习。
丙班的学生,表面上都还是很有礼貌。
大多数看起来年纪较大,多是二三十岁,年轻面孔比较少。
对于新来的秀才,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好奇,多是点头之交。
毕竟人越多,竞争压力越大。
孙文石选择了上乐、书、数,而杨辉选择了御、书、数。
三人只有数是重叠的,这还是两人询问林向安的意见时,他推荐的。
毕竟这是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学着有备无患,哪天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