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民报渐渐打出了名声。
林向安觉得单单写这些故事是不够的,必须做出更有力度的举措,来扩大民报的影响力,做出更深远的社会影响。
必须拥有自己的撰稿人队伍,而且这些人不仅仅能写好文章,还能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为民众发声。
于是,他在最新一期的民报上公开发布了一则信息,对外招募撰稿人,内容如下:
民报广招贤士,月钱丰厚,欢迎有志之士加入。要求认字能写,愿意四处奔波跑动,愿意寻求社会真相的有志之士。
这则消息公告出去,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来了不少人过来咨询。
林向安不想浪费时间,便设置了笔试和面议选拔。
第一轮笔试由薛掌柜帮忙负责,只有通过第一轮,才能进行第二轮面议。
薛掌柜觉得这种招人的方式,非常新奇,遵照林向安的安排,来筛选人。
第一轮笔试考核的规则很简单:每一位应聘者都要写一份个人履历,以及一篇关于县里最近的热门话题的宣传文稿。
这样面试的目的是要筛选出那些不仅有写作能力,还有一定社会洞察力的人。
应聘的读书人中,不乏一些秀才,也有些科举未中却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
每个人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水平差异较大。
林向安尤其看重那些能迅速抓住要点,并提出独到见解的应聘者,而那些字句堆砌、空洞无物的人则直接淘汰。
两轮都是林向安亲自处理,只不过第二轮他才会单独面谈。
因为开出除高于市场的月钱,引来不少滥竽充数的人,索性都被第一轮笔试筛掉了。
进入第二轮的面试的,不到五人。
最终林向安选择了一位说书人,一位秀才。
进入第二轮面试的,不到五人。林向安在细细观察和评估之后,最终决定选择了两个人,一位说书人,一位落魄秀才。
这位说书人叫李文山,年约三十,口才相当了得,能言善辩,甚至能通过故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也让他能够迅速捕捉到周围的细节和人物心理。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