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69章 不必客气(1/6)
    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林向安长舒了一口气。

    自赌坊案发以来,他一直奔走谋划,如今吴家倒台,涉案之人尽数缉拿,县中风波渐息,才真正有了片刻轻松的余裕。

    这桩大案能如此迅速地处理,赵泽的助力不可忽视。

    按照惯例,涉及抄家问罪的大案,即便县衙再尽力,也需层层上报,来回折腾少说半年。

    然而,赵家在朝中有人,关键时刻只需递一句话,案件便能优先处理,审讯、缉捕、定罪,一环紧扣一环,效率远超寻常。

    ————————时间线回到赵泽刚回来的时候————————

    此番回乡,赵泽本是为了探望旧友,未曾想竟牵扯进这场风波,干脆留在县城,直至刘知县将案情查清。

    赵泽并没有走科举仕途的路,他的祖父从边镇调回京城任京营提督,而他舅舅一直在京里任职。

    这样的背景下,直接被家里安排去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的生源多种多样,既有通过科举选拔的优秀学子,也有因家世、贡献或捐资入学的人。

    大致分为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举监:指参加京师会试未中进士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贡监:由地方官学选拔的优秀生员(如秀才)送入国子监学习者。

    荫监:官员子弟因父辈功勋或官职而被特许入国子监学习者。

    例监:通过捐纳银两等方式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学生。

    赵泽属于荫监,直接入读国子监,待学成后进入军中或锦衣卫。

    ……

    虽然三年未见,大家依旧毫无生疏感。

    那天,林向安一行人从县衙出来时,天色已晚,大家虽然满怀心事,却也未再细谈太多,纷纷告辞分开,约定改日再聚。

    赵泽决定留在县城几日,让家里的随从不必继续跟随,安排他们先行返回赵家。

    当晚,赵泽临时住进了林家的县城宅邸。

    现在这里住着的只有林向安、林桥和王和智三人。

    几人小时候常一起玩耍,关系亲近。

    赵泽住进来,倒也不觉得拘束,反而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