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幅很硬,剧情在最后。
太平道,是中国出现的最早民间宗教之一,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
《太平经》的问世,标志着早期道教基本教义的初步形成,对汉代原始道教的创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平道为早期道教的一支,它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太平经》,张角是太平道的创始人。
《太平青领书》一般都认为就是现在《道藏》中的《太平经》。它脱胎于西汉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是战国时代阴阳家骝衍学说的继承,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们就把它作为传授的资料。《汉书·李寻传》说,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传授夏贺夏、丁广世、郭昌等人,但由于刘向反对,说他“假鬼神罔上惑众”,忠可因此死于狱中。哀帝时,由于李寻赞助,此书一度大行;后来夏贺良等也终以左道乱政罪名伏诛,李寻亦获重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