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我国的西部高原,为上古鬼族即氐羌民族的发祥地。共工、后土、鬼国、魃、槐鬼、有穷鬼等部落聚居在岷山北部、东部地区;黄帝、少昊、祝融、炎帝、魅、氐人国等生活在岷山西部、南部的岷江流域。
随着历史的发展,鬼族由部落、联盟,至殷商时成为西北地区的强大种族。这就是《易·即济》中所谓的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鬼方”。《古本竹书纪年》中周王征伐的“鬼戎”。
其中的一部分族人则沿岷江而下,进取川西平原,在西蜀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蜀国。
关于蜀国,《华阳国志·蜀志》曰:“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个人皇可不简单,据说他是“有人皇,九男相象,其身九章,胡洮龙躯。”至西周时,蜀侯称王立国。《华阳国志·蜀志》曰: “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也就是说,蜀族都是“三星堆”遗址中人像那样的“纵目”,为三眼鬼族之后裔。
蜀人崇尚赤色。据王家佑先生言,成都红石柱街旧有炎帝炳灵祠,有明建石坊,坊之有对联曰:“帝德被全蜀,神妙通两间”。其中所谓的神,是炎帝,即为纵目三眼。这种崇拜炎帝的习俗在巴蜀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近代,乐山在五月初一祀火神,城区内外各庙轮流迎赛, 斗奇争靡,务极其盛,来悦人耳目。
由于他们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并集中地反映在古蜀的巫教文化中,而被史籍称之为“鬼道”。《逸周书·史记篇》说:“昔者玄都贤鬼道,废人事天,谋人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玄都即幽都。这种神巫主宰的鬼道在氐羌族中极为盛行,其主教巫师往往多为部落酋长,被人称之为“鬼主”、“鬼王”、“鬼帅”。
三国时期反叛季汉政权的的雍闿就是一位名声显赫的鬼王。
《三国志·张裔传》说:“耆帅雍闿,恩信着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曰:张府君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这里所说的“鬼教”,这是流行在巴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