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1章 川渝门派名录(7/11)
区的氐羌巫教。这种鬼道在巴蜀地区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即使是异族的征服者也必须对其表示相当的敬意。

    《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 “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羊、马;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

    当时的汉相诸葛亮为夷人作图谱,正是希望借助鬼道的力量,安抚巴蜀的氐羌族人。

    与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相比较,巴蜀氐羌族人的鬼道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对纵目三眼神的崇拜,二是对三官的崇拜,三是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传统,四是驱鬼降魔的原始巫术。

    其一,对纵目三眼神的崇拜。

    在四川、甘南以及西藏地区,纵目三眼神受到民间广泛的信仰。如唐宋以来巴蜀、甘南民间信仰中影响甚大的二郎神杨戬,实则即为文县、武都白马氐族的狩猎神。这种特殊的信仰,起源于氐羌民族的祖先崇拜,如蜀人的祖先人皇、蚕丛即为纵目。其后的川主大帝、青衣神(青羌神)、斗姆、马王(彝族神)、炳灵等皆为三眼神。

    民国《邛崃县志》卷二说:“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磈礧如蚕,金色,头上额中有纵目,当即沿蚕丛之象。”据说纵目人现在西藏及不丹尚有。在光绪三十年左右,成都有人看见有二十几个三只眼人,从西藏到北京去朝贡,路过成都,被人围观。他们所谓正中额上的一只眼,并非真的眼睛。而是系其于幼时以刀划其额为一直孔,含以黑珠。长大了,珠含肉内,肉缝裂开,洽似纵立着一只眼睛。

    巴蜀氐羌鬼族的这种宗教信仰,后来被道教吸收,大量的三眼神被纳入道教的神系中。如《清微玄降大法》中就有二十余位三眼神,冲玄流光上将朱兴、圆明威光大元帅罗法通、通天元阳上将欧阳华等,皆为三眼之神。

    其二,对三官的崇拜。

    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在有关上古氐羌族的文献中,可以寻觅到三官崇拜的发展痕迹。最早的地官似为后土。《国语·鲁语》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故祀以为社。”最早的水官即河伯,则为氐羌之祖伯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