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新世纪道士讨生活指南 > 第10章 一朵梨花压海棠(4/6)
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禀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禀君不许。盐神幕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禀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禀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禀君死,魂魂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这段记载系录自先秦文献《世本》”。

    依此,巴族最早居住在武落钟离山,其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太平寰宇记·长阳县记》说:“武落山—名难留山,在县西北七十八里,本禀君所出处也”。又《水经注》载:亻艮(音恒)山县(故城在今湖北长阳县西80里)附近有石穴,相传即禀君掷剑处。夷水又名盐水,即今湖北清江。《水经注》又说:“夷水,即亻艮 山清江了,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禀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扞关而王巴。”务相被其他四个部落推举为禀君以后,成为巴族“五姓”组成的部落联盟的联盟长。这时,可能尚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此后,禀君带着巴族向西发展,沿着清江溯流而上,到达盐阳(今湖北恩施东),在那里征服了一个尚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以“盐水女神”为首领的部族,为了建立部族奴役的统治机构,禀君于是“君乎夷城”,建立国家,夷城在今湖北恩施县。夷城是巴族早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后来,巴族继续西进,经过郁水到乌江,在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枳(今四川涪陵),把都城迁到那里。据《华阳国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巴县冬笋坝),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可见江州是周武王封巴子时巴国的都城,垫江、平都、阆中,曾在周代先后作过都城,而先王陵墓多在的“枳”,当是巴国在西周以前的都城。《左传》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杜注“宗庙所在虽邑曰都,尊之也”。枳,既然是巴国国君的先王宗庙陵墓所在之地,那里应当是巴国早期的都城之一。巴族的枳与江州,犹如周人的宗周与成周;秦人的雍与咸阳。宗周是周人先王宗宙所在之地,作为国都它早于成周;雍是秦人宗庙所在之地。作为巴国的都城,应早于江州,更早于平都、垫江和阆中。从巴国建都地点的先后次序看,笔者认为巴族是从东向西迁,然后从南向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