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瑾瑜眼见势头不对,脸色铁青,却也无言以对,只能愤恨地拂袖而去。
退朝之后,萧煜返回云水镇,将朝堂上的情景详尽地告知沈清澜。她听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慧黠的笑意,“萧瑾瑜此举,看似来势汹汹,实则自乱阵脚。我们只需以静制动,便能化解他的攻势。”
萧煜看着她,眼中充满了敬佩与赞赏,“清澜,你的聪慧,实在令人叹服。”
沈清澜轻轻摇头,谦逊道:“我不过是借书画之意,略窥天道之机罢了。真正的智慧,仍需将军您在实践中领悟。”
随着朝廷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沈清澜也在风云变幻中逐渐成长。她不再是深居闺阁的柔弱女子,而是成为了萧煜倚重的智囊。每日,她与萧煜共同研判朝局,以书画之理,为其出谋划策。她的冷静与智慧,成为了萧煜最坚实的后盾,让他面对重重危机,也能从容应对。
又一日,萧煜神色更加凝重地带回一份加急密报,“萧瑾瑜竟联合数位朝中要员,准备在朝会上再次发难,此次的罪名,是‘贪墨军饷’!”
沈清澜接过密报,仔细阅览,眉头紧锁,神情凝重。片刻之后,她抬起头,眼中却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萧瑾瑜屡出昏招,黔驴技穷。 此番 ‘贪墨军饷’之罪名,看似更具杀伤力,实则漏洞百出。我们依然可以从书画入手,釜底抽薪,让他自食恶果。”
“仍旧是书画?”萧煜再次不解,心中充满疑问。
沈清澜微微一笑,成竹在胸,“书画不仅在于笔墨丹青,更在于立意和气韵。 ‘贪墨军饷’乃是污蔑之词,其心可诛。 我们此次,便以 ‘清’ 字为题,让他自惭形秽。”
她再次铺开纸张,这次却没有急于落笔作画,而是缓缓研墨,神情庄重,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待墨色浓郁均匀,她才提笔,饱蘸浓墨,在纸上挥洒,笔走龙蛇,笔力遒劲,一气呵成,写就一个大大的“清”字! 字迹端庄肃穆,气韵清正,仿佛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她指着这个“清”字,对萧煜说道:“此 ‘清’字,寓意清白,清廉,清明。 将军您身居要职,为国为民,当以‘清’自勉,以‘清’正身。 萧瑾瑜欲以 ‘贪墨’之名污蔑您, 我们便以这 ‘清’字回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