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换点粮食吧。我爷爷在住院,我和奶奶在陪护,你知道的,需要从家里带粮食来,很不方便。”
周益农沉思片刻后开口:“可以,你看25斤大米怎么样?”
秦淦西有些奇怪,“我看你们的早稻刚刚收割,马上就有新米了?还是去年还有存米?”
问出这个问题后,他马上感觉自己唐突了,这是别人家的隐私,不能问。
没想到周益民回答得一点都没有迟疑,“我们这里的水田比较多,肥料比较足,还有我兄弟会经常帮衬一些……当然,我家过年过节也会给他们送一些肉食。”
原来如此。
过去几年,城镇居民的口粮不是很稀缺,基本能让人吃饱,但肉食就不一样,一个工人每月只有八两肉,未成年的更少,而农村不一样,有自留地,可以养一头猪,喂几只家禽,所以相对城镇居民,肉食还要丰富一些。
当然,这只是今年八月以前,其后就不一样了。
秦淦西也不知道一只三斤多的团鱼换25斤大米是否会亏,但他认为是不亏的……不对,人家只换一只,那必须可以。
奶奶带来的大米最多只够做两顿稀饭,家里除非借新粮,不然大米会断顿,故而迫切需要有大米续上。
如果换了25斤大米,他就可以晚上送一些回去,不让家里断顿,甚至还能吃得好一些,所以当即回应:“我不知道该换多少,只要你不觉得吃亏就行。”
周益农摆摆手,“不亏,说起来还是我略占便宜。”
秦淦西点了点头,“那就好。”
周益民问道:“去我家取,还是我送来?”
然后指指前方一栋房屋,“不远,那栋五扇的屋子就是。”
所谓五扇,就是正屋有五根立柱,这在当时是比较大的房屋。
不过他不羡慕,因为他家是八间房的类四合院,盖房的时候爷爷还是很敞亮的,当时有家人八个,刻意预留了两间,所以即使后来生下四妹和小弟,现在的小辈都没有超过两人住一间的。
秦淦西点点头,“那我去取吧,从那里上大路也近。”
“那是。从我家到大路不到一里,沿着大路一直走可以到码头,一个岔路口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