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敏和梁海龙坐在姜树成的办公室喝茶,不再谈指挥部的事。程小敏问姜树成:“姜局长,燕岭山上那些饭店的搬迁情况,宣传的怎么样,有没有主动报名的?”
“我们派出了工作组,印制了宣传材料,大小门头都进行了走访、宣传、发动。已经做到了家喻户晓。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名主动要求搬迁的。”
程小敏问:“他们不积极报名的原因是什么?”
“想让我们出资给他们建饭店,而且还得跟原来同等面积的,他们才会放弃现有的地方。不然,他们说什么也不搬。现在都在观望,就看我们下一步的力度了。”
梁海龙说:“现在才是宣传发动阶段,不管什么工作,刚开始都是这样。这是一个酝酿、发酵的阶段,或许还会有人跳出来公开的反对。”
“一般来说,就是有人想带头搬走,也不会公开的说愿意,而且还会跟着大伙起哄。下一步去找每个老板做登记时,他们都不报名,还要相互打听,相互鼓劲,说是要坚持到最后。”
“等过了这段时间后,他们以为我们把这事放下了,就突然出台一套奖励政策,前十名奖励多少钱,前二十名的奖励多少钱……这样的话,就拉开了距离。”
姜树成说:“最后那些不报名的,就是刺头了。这些人是重点。必须砸吧几个这样的刺头,这项工作才算是真正走向正轨。”
程小敏哈哈笑道:“如此说来,你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喽?”
姜树成说:“大概就是这么几个步骤,也是人们普遍的心理。我们也真是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
“那我就没有发言权了。只是要求你们把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做的更严谨一些,把工作做的更加的细致一点,剩下的刺头越少越好。”
“程局长,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按照你的指示,把工作做细做好,争取一个刺头也没有!”
姜树成的话刚落音,王坤走了进来。他本来就瘦,还背着手,故意摆出了一种官威。结果适得其反,让人感到非常别扭。
也就是说,他长得瘦骨嶙峋,没有官样,又刻意的去装,给人啼笑皆非之感。
所谓的官样,官威,是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不是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