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泥土,显然是来自偏远乡村的寒门子弟,一路不辞辛劳,只为能在这乱世中寻得施展才华的机会;有的身着儒袍,风度翩翩,是饱读诗书的世家公子,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气质。
邵仕龙摒弃门第观念,不论出身贵贱,亲自审阅每一份答卷。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目光专注地在答卷上移动,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遇到精彩的论述,他还会忍不住拿起毛笔,在旁边批注几句赞赏的话语。他不仅观察应试者的书法字迹是否工整有力,更注重考查他们的学识、品德与实际能力。他对应试者提出各种关于治国理政、民生经济、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问题,问题刁钻却又紧贴实际,旨在筛选出真正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在一次选拔中,一位出身贫寒的年轻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衣衫走进考场。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些许紧张,但眼神却坚定而炽热。当回答如何治理水患、发展农业的问题时,他思路清晰,侃侃而谈。他详细地描述了家乡曾经遭遇的水患惨状,眼中满是痛惜,接着提出了兴修水利、改良灌溉技术等切实可行的方案,还绘制了简单却实用的水利工程草图。邵仕龙听完他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当场拍板录用。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新入职的官员们充满朝气与活力,他们穿着崭新的官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在朝堂议事时,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有的人提出了改革税收制度的想法,有的人建议加强对地方教育的投入,还有的人针对军事防御提出了创新性的战略布局。他们的发言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充满了创新与活力,为源国的政治生态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让整个朝堂焕然一新。
二、精简机构,革新官僚体系
旧有的官僚体系臃肿腐败,犹如一颗毒瘤,深深扎根在源国的肌体之中,严重阻碍着源国的发展。邵仕龙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精简,他的眼神中透着决绝与果断。他亲自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审查小组,小组成员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他们公正廉洁、刚正不阿,对源国忠心耿耿。
审查小组对各级官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内容细致入微,包括官员的政绩、廉洁程度、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他们深入到各个部门,查阅大量的文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