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国宏伟庄严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巨大的立柱顶天立地,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摄政太上国老邵仕龙端坐在主位之上,他的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毅。在他的心中,一个大胆而又充满挑战的计划正在逐渐成型——兴兵伐金。
“诸位爱卿,今日召大家前来,是有一件关乎我源国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商议。”邵仕龙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金国近年来不断扩充军备,其野心昭然若揭。他们在边境频繁挑衅,屯兵自重,对我源国虎视眈眈。若不趁早将其制服,日后必成大患。本太上国老认为,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兴兵伐金,以绝后患!”邵仕龙的话语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言一出,大臣们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大臣面露震惊之色,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惊到了;有的则紧锁眉头,陷入了沉思;还有的则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太上国老,此举万万不可啊!”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是礼部尚书赵德荣。他的脸上满是忧虑,声音也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金国地域辽阔,兵强马壮,实力远在我们之上。我们刚刚经历了三国伐源之战,国力尚未完全恢复,此时贸然兴兵伐金,无疑是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言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和。“是啊,赵尚书所言极是。我们应该先休养生息,发展国力,等时机成熟了再做打算。”一位年轻的官员也站出来说道。
然而,支持邵仕龙提议的大臣也不在少数。“赵尚书此言差矣!”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孙宏志,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气势不凡。“正是因为金国势大,我们才不能坐以待毙。如果我们一味地退缩忍让,只会让金国更加嚣张跋扈。如今我们刚刚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士气正旺,此时出兵,说不定能出奇制胜!”
“孙尚书,打仗可不是儿戏,光靠士气可不行。我们的兵力、粮草、装备,哪一样能与金国相比?”赵德荣反驳道。
“赵尚书,这些问题我们并非没有考虑过。我们可以在战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