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波在大唐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他凭借着脑海中的现代科技知识,在这个古老的时代掀起了一股科技风暴。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杨建波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伟大发明——水力鼓风机。
在长安的一家铁匠铺中,工匠们围在一台巨大而奇特的机器前,眼中满是惊叹。这台机器通过水力驱动,能够产生强大而稳定的气流,用于冶铁时,大大提高了炉火的温度,使得铁器的质量更高、产量更大。
消息传开,李世民亲自召见了杨建波。
李世民站在太极宫的大殿之上,看着杨建波带来的水力鼓风机的模型,眼中满是疑惑与好奇:“此物甚是奇妙,不知爱卿如何得来?”
杨建波恭敬地答道:“陛下,此乃水力鼓风机。草民以水流之力,驱动机关,产生风力,可用于冶铁等诸多事务,提高生产效率。”
李世民听后,大为赞赏,当即下令在长安的冶铁局推广使用。
杨建波的名声愈发响亮,各地的工匠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
但杨建波并未满足于此。他看到百姓们在农业劳作中仍然十分艰辛,于是开始研究新的农业工具。
经过不断尝试,他制造出了改良版的耧车。这种耧车不仅能播种,还能在播种的过程中进行灌溉,一次性完成多种农事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在长安郊外的农田里,使用改良耧车的农田,粮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田地。百姓们对杨建波感恩戴德,称他为“福星下凡”。
杨建波并没有被眼前的荣耀和夸赞冲昏头脑,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想法可以付诸实践,还有很多为大唐创造福祉的机会。
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医疗条件等问题,他将目光投向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准备用他的知识和智慧为这个盛世注入更多的活力。
杨建波在大唐的科技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他的发明越来越多,在这个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面临的阻力也与日俱增。
自从水力鼓风机和改良耧车的发明取得巨大成功后,李世民对杨建波愈发重视,给予了他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然而,这也引来了朝堂和民间一些保守势力的嫉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