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云朵洁白似,微风轻拂,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李大山和晓梅满怀深情地踏上了归乡之路。一回到家乡,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展开考察。走进村里的学校,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痛心不已。学校的教学楼年久失修,墙壁剥落,露出斑驳的砖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教室里光线昏暗,破旧的课桌椅摇摇晃晃,孩子们就坐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上课。冬天,寒风从破旧的窗户缝里灌进来,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夏天,闷热的教室里没有一丝凉风,孩子们汗流浃背。教学设备更是极度匮乏,除了一块破旧的黑板,几乎没有其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没有投影仪,孩子们无法直观地学习知识;没有实验器材,一些科学课程只能纸上谈兵。
走出学校,他们又踏上村里的道路。正值雨季,道路状况之差超乎想象,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村民们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稍不注意就会滑倒。老人和孩子出行更是困难重重,时常有人因为道路湿滑而受伤。不仅如此,狭窄的道路两旁没有排水设施,积水长时间无法排出,滋生了大量蚊虫,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糟糕的道路状况也限制了村里的物资运输和经济交流,外面的商品难以运进来,村里的农产品也难以运出去,极大地阻碍了家乡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守着空荡荡的村庄。
看到这些,李大山和晓梅的心情沉重无比。他们当即决定,首先出资修建学校和道路,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村民们解决出行的难题。
说干就干,李大山凭借自己在建筑行业积累的丰富人脉和经验,精心挑选并聘请了一支专业的建筑团队。他与团队成员深入沟通,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学校建设的期望。他要求学校必须按照现代化的标准进行设计,要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孩子们能够在充足的自然光下学习,感受知识的温暖与力量;要有完善的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科学实验室等,以满足孩子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还要有安全舒适的操场,让孩子们能够尽情地锻炼身体,享受运动的快乐,拥有健康的体魄。
在设计过程中,李大山和晓梅多次与设计师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们